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陕西农村报:我省绘就科学治水新蓝图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10-18    浏览量: 296   

    水是万物之源,众生之本。青山因绿水而显清秀,城市因绿水而更有生机,乡村因绿水而增一份灵气一份惬意。面对地下水超采、生态水变少、地面下沉、河流下游干枯等现状,如何维护健康水生态、保障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省提出了“系统治水、柔性治水、协同治水”的新思路,突出治水的综合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构建安全、健康、优美的水系,绘就一幅科学治水的新蓝图。
    
织一张水网水通四方

    10月10日,从省引汉济渭工程公司传来消息,在建设者们历时4个多月艰苦卓绝的奋战,因遭遇断层塌方而被迫停机的省引汉济渭岭北TBM(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彻底清除了前行的障碍,恢复了正常掘进施工,为秦岭隧洞早日贯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省引汉济渭工程公司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确实保证工程建设按照预期的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往前推进,让三秦百姓尽早受益,为中国打造世纪水利工程。
     “引汉济渭工程”是我省最大的南水北调工程,是连通汉江、渭河两大水系,统筹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发展,保障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性、全局性、公益性水资源配置工程,也是我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根本性解决关中缺水问题的重大水利工程。
    “随着渭河、汉丹江、延河流域进一步治理保护,再加上引汉济渭、东庄水库建设,我省水网相连、水系相通、水脉相承的格局正逐步显现,形成一个全省水资源可以联通、联控、联调的庞大水系。”省水利厅规计处处长刘晓明说。
     今年8月中旬以来,我省持续晴热少雨,但关中地区却只见天旱不见旱情。省宝鸡峡灌区利用江河渠库联通联控联调,在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从宝鸡市冯家山水库紧急调水1000万方,确保夏灌后期水源得到保障,增加灌溉面积10万亩。
    省泾惠渠管理局精心实施河库渠联合调度,统筹泾河来水、张家山和西郊水库蓄水,优化调度方案,高效灵活调配。在泾河来水不足时,及时开启西郊水库泵站补充灌溉水源,增加抗旱水源2287万立方米。实现夏灌斗口引水6580万立方米,创近30余年来夏灌斗口引水新高,有力保障了灌区粮食丰收。

  融八方力量建水美家园

    被誉为“渭河亲水第一地”的西安灞渭桥车游湿地公园,在建设时保留了滩区生态原貌,引灞河水入低洼地带,形成大小不等20个湖泊,拥有水面2400亩。是西安建设“海绵城市”,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的经典之作。 

    在灞渭桥车游湿地公园,既可选择驾车穿梭在芦苇荡中,与候鸟不期而遇,亦可划起一叶扁舟,与香蒲、水菱擦肩而过,品味着远离喧嚣的平静与安谧。满目尽是水光潋滟、鸟飞鱼翔、草盛木荣的湿地风光,让人迷醉其中,不舍离去。 
     省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党德才认为,西安灞渭桥车游湿地公园的建设只是我省渭河生态区治理的点滴展现。他说:“我省计划用5年时间预算投资189亿元建设渭河生态区,其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形成一个涵养水源、改善气候、削减雾霾的‘绿肺’。届时,关中地区将形成秦岭、渭河南北相望的两大生态景观带。” 
    “十二五”期间,我省累计完成投资210余亿元,建成渭河堤防工程630公里,生态湿地及水面景观等15万亩。实现了“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前期治理目标。 
     进入“十三五”,我省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环境的整治,而渭河整治的全新方案就是建立渭河生态区。按照“巩固、提升、综合”的治理要求,实施滩面整治、河道疏浚、水污染治理、湿地建设等措施,让河湖库塘连接,人工水道与自然水道贯通,形成渭河与其他主要水系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关中柔性水系。 
     今年以来,我省启动实施了一批渭河生态湿地景观工程,完成滩面治理50632亩、建设水面景观5540亩、防护林带8300亩。宝鸡市陈仓区滩面整治及支流口湿地续建项目、岐山县渭河生态运动广场及水上乐园项目一期、扶风县“十里花海”景观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之中;眉县“千亩荷塘”渭河湿地生态治理项目已经建成;杨凌生态湿地公园已建成并向市民开放;咸阳城区南营段水面景观工程已建成投运,南营段及渭城区滩面整治工程正在有序推进;西咸新区沣渭三角洲渭河滩区生态治理工程进展顺利;西安灞渭桥下游段滩面整治工程、高陵区周家生态园湿地建设,均已经完工并向社会开放;渭南城区段万亩荷塘风景区工程基本建成…… 

  汇城乡智慧变水患为水利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涝池是陕西关中老百姓的生存所依,涝时能蓄积洪水、排除内涝、防止水土流失,旱时则能饮畜解渴,富余的水还可以灌溉农田。然而,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涝池的人畜饮水功能逐步消失,“失宠”后的涝池因疏于管理,成为农村刺眼的“伤疤”。 
    在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油坊村,经过修复整治后的涝池,带着闲适的味道,人文的气息,漾出一个小村的灵秀、幽淡和散漫。 
    “以前村民躲着涝池走,现在大家没事就爱围着涝池转。男女老少,唱歌跳舞、休闲锻炼。”油坊村村主任董军喜悦的说。 
    涝池里水波荡漾,几只白鹅在水里悠闲的游来游去,游到一座城墙造型的小台子面前。“小台子是做什么用的”?记者问。 
    “那是低压管道灌溉设施,与冯家山水库灌溉渠道相连通,可以直接从水渠引水补给涝池,也能从附近的机井抽水补给涝池。”董军回答。 
    省水保局副局长宋晓强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投入22亿元,修复整治9070座涝池,今年先修复涝池600座。这些涝池修复整治工程除了能满足水土保持功能外,同时具备能恢复蓄水排涝,能修复自然生态,能连通区域水系,能惠及民生需求,能传承历史人文的多种功能。而且在建设中还适当增加景观功能,把涝池建设成乡间村头水设施、水景观,建设成适宜群众休闲的生态景观和亲水工程。 
    今年7月24日晚,一场暴雨让西安一些地方开启了“看海”模式,而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核心试验段除个别地方出现轻微积水外,其余道路、地块均未出现连片的积水,路面状况良好。 
    “通过今年6月和7月的这两次强降雨检验,雨水没有通过地表径流流走,都下渗、积蓄在了沣西新城,实现了约70%左右的雨水综合利用。”沣西新城海绵城市技术中心马越说。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沣西新城通过实现建筑与小区对雨水应收尽收、道路与绿地自然收集、中央雨洪系统调蓄,构建三级雨水综合利用体系,初步形成了海绵城市体系。 
    “海绵城市改变了传统城市建大管子、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按照‘水往低处流’的顺势而为的柔性治水思路,‘慢排缓释’,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呼吸吐纳,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宇斌说。


Tags:   作者:   审核:   编辑:
打 印 】  【 关 闭
 
主办单位: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    单位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景路中段202号
陕ICP备19000284号-3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543
邮编:710018  电话:(029)89823671(行政部)、89823670(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