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三秦都市报:用系统思维推进柔性治水
——第23届农高会水利展厅展示“三联”举措实现“三水”目标
来源: 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 2016-11-08    浏览量: 227   

    “用系统思维推进柔性治水”——“十三五”,我省将江河自然水系与库渠人工通道之间实现联通、联控与联调,努力使人民生活有干净的水、生态基流有连绵不断的水、河流有望得见的水。
    又是一年农高会进行时,陕西水利人续写着水利建设的新辉煌与参展的创新。
    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和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开创治水兴水新局面》署名文章中提出的用系统化思维推进柔性治水的理念、目标和路径要求,及全省“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的区域方略,省水利厅制定了《关于江河库渠水系联通联控联调实施意见》,科学实施水系联通。同时通过实施“防治水灾害、大干水工程、创新水科技”等八大水务,开创了治水兴水追赶超越的新局面。本届农高会水利展以“水利新技术”为主题,以水为元素,以水蓝色为主色调,以水的流动轨迹为造型主线,前门厅是开放式的水坝造型,两侧坝面和整个坝顶采用灯条营造出动态水流的效果,整个展厅仿佛是被多条河流萦绕的一泓碧水,寓意联通的水系滋润三秦大地,体现山水林田湖的生命共同体和首善在水、水利陕西。展厅共分规划篇、三联篇、产业篇及新技术篇四个区,涉及水保、渔业等8个重点领域,节水灌溉等8项新技术,引汉济渭、东庄水库等3项重大工程。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所有展板资料采用中、英、俄对照,讲解工作也分为中、英、俄三语,旨在利用农高会国际化平台更好地宣传陕西水利,提升陕西水利知名度。
  
穿越梦想之旅 拓展生命之源
   
    引汉水济关中,是陕西水系联通中的骨干工程、是保障陕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引汉济渭是陕西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供水量最大、受益范围最广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由调水和输配水两个工程部分组成,对实现陕西水资源优化管理、统筹关中、陕北用水,实现关中水系联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调水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输配水工程的立项也取得重大突破,国家发改委同意对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骨干工程建设内容进行审批、补助并纳入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本届农高会主要通过沙盘形象地展示清清汉江之水引入关中送往千家万户的输配水工程。
    “一池两线”送水进万户。输配水工程由黄池沟配水枢纽、南干线、北干线及21条支线工程组成,供水区域总面积1.45万m2,涉及西安等沿渭4大城市、富平等11个中小城市、秦汉等5个新城和西安泾渭工业区,受益人口达1411万人。工程采取分期配水建设方案,2020年配水5亿m3,先期给西安市供水,2030年实现最终配水15亿m3。
    南干线西起黄池沟,东至华县,全长约173km,其中三条支线分别将水引至西安西南郊水厂、子午水厂及灞河水厂,为西安市饮水提供保障,受益人口约800万人。同时,西南郊支线还兼顾向沣东、沣西新城供水,在原昆明池遗址处修建调蓄沣东、沣西水量的斗门水库,作为引汉济渭工程的调蓄水库。北干线从黄池沟配水枢纽起,至富平县城结束,全长约132公里,始端设计流量30立方米每秒。
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关中的资源性缺水,同时通过水权置换,为陕北从黄河干流取水提供用水指标。工程院五位院士曾评价此工程可与都江郾、郑国渠、灵渠相媲美,该工程也必将树立陕西治水史上的伟岸丰碑。
    穿山越岭赛鲮鲤,誓跨秦岭进关中。引汉济渭综合难度达到世界第一,尤其是98.3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的施工,超长距离通风,复杂地质环境下随时可能出现的突涌水、突涌泥、岩爆均为世界级的难题。为了突破这些难题,专门在国外为该工程量身定做了两台TBM掘进机,用于秦岭隧洞施工,类似穿山甲,月进尺可达到400-500m,是集掘进、支护、出渣、通风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快速、安全、优质、环保等优点,是人工钻爆法的3-5倍。TBM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刀盘部分,本届农高会按照3:3:1的比例制作了TBM刀盘模型。同时,利用投影技术,向参观者展示98.3公里长、地下2000多米的秦岭输水隧洞施工的场景。通过TBM的使用,目前98.3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主洞已掘进62.5公里。
   
水系建设的“毛细血管”——记忆中的乡愁
   
    汛期蓄水、除涝、保村庄、保农田;旱季灌作物、饮家畜、净化污水、美化环境。村中的涝池,成为一代人记忆中的乡愁。
    关中水系联通是陕西“十三五”重要战略决策,涝池是水系建设的“细胞”和“毛细血管”,是柔性治水的有效载体,也是加强农村雨水利用、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内容。“十三五”期间,按照“能恢复蓄水排涝,能修复自然生态,能连通区域水系,能惠及民生需求,能传承历史人文,能持续安全管护”的总体要求,全省计划投资22亿元,修复整治涝池9070座,旨在打造关中水系的“乡村明珠”。目前,全省已修复涝池500座。
    涝池的水源主要依靠村中降雨径流、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和水系联通的外调水。主要有防洪排涝、人文景观、蓄水灌溉、水系联通、生态湿地等五个类型。与传统的涝池相比,增加了补水、排水、灌溉、人文景观和雨污分流净化等功能。现实中的涝池一般都具有2项功能,为了使大家对涝池的每一项功能都有所了解,本届农高会上特别制作了一个综合模型,进行形象地演示。
    每当暴雨降临之时,农村道路、广场、庭院、屋顶之水汇流成河,雨水迅速汇集进入沉砂池再流入涝池。遇超标准洪水时会达到溢洪水位,通过溢洪道排出。涝池景观水位一般在1.5米,降雨过后的干旱期便可合理利用池水灌溉,在沙盘中,浇灌后的向日葵抬起了头,焕发勃勃生机。每个家庭单元的污水通过管道进入化粪池,再进入厌氧池、人工湿地,最终净化的清水进入涝池。
    “修复涝池理念好、收集雨水效果好、涝池模型展示好”——水利部总规划师张志彤在参观涝池模型时感叹道。
   
 “三秦第一大粮仓”换新颜
   
    我省引渭灌溉兴利历史悠久。汉有成国渠、唐有渭白渠,后有近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修建的渭惠渠,1975年,在上述工程基础上,建成了我省最大的灌区——宝鸡峡灌区。
    宝鸡峡灌区是多枢纽、渠库结合、长距离输水、水工设施齐全的大型灌排体系,位列全国10大灌区。西起宝鸡峡口,东到泾河右岸,东西长181km,南北最宽达40多km。分为塬上、塬下两大灌溉系统,有引水枢纽2处、中型水库6座,总库容3.3亿m3,水域面积3.22万亩,灌溉面积约300万亩,引水总量为15.15亿m3,承担着宝鸡、杨凌、咸阳、西安4市(区)14个县(市、区)、78个乡镇农业灌溉任务,已成为陕西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素有“三秦第一大粮仓”之美誉。
    “十三五”,将以宝鸡峡骨干工程为骨架,将水库、上下游、干支流、塘坝湿地有机的联通起来,到2030年,基本建成安全健康的宝鸡峡灌区水系。规划对金陵河渡槽出口至王家崖水库“V”形渠道裁弯取直,改用隧洞(直径6.3米)直接输水,将王家崖水库加高扩容,增加库容2000万m3,相当于新建了一座中型水库,同时保障了宝鸡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规划对泔河水库和东庄水库的联通,为礼泉、咸阳、西咸新区供水打下基础。规划东五支、东六支等多条支渠的联通,形成更加完善的水系联通体系。计划对渭惠渠进行综合治理,恢复输水能力,形成水面,使历史名渠焕发新的功能。
   
抓水利科技创新 谋水利发展未来
   
    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近年来,省水利厅也高度重视水利科技创新工作,将科技与重大项目相结合、相发力,把“创新水科技”作为八大水务之一列入目标责任考核。目前,科技创新在水利各领域已从并行走向领跑,成为三秦水利建设的“先手棋”。
    今年,省水利厅开展的水利科技需求调研,精准解决水利建设关键技术难题,调研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协助开展的第18届中国科协年会的3项涉水调研得到了胡和平省长亲自点评,占到总调研数的三分之一,冯新柱副省长会见了调研组,3位院士为我省水利发展献臻言纳良策,第18届中国科协年会执行委员会专此发来感谢信。成功研发了“陕西省水利技术标准信息管理系统”,属西北地区水利系统首家。抢抓最后一批水利部重大专项的申报机会,成功争取到2个项目,其中引汉济渭“长距离调水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集成研究及应用”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水资源科研专项计划中,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我省是为数不多的争取到此专项的省份之一。2010年以来,共获得各类科研和推广成果奖励45项,其中大禹奖3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推广成果奖2项、水利发展研究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7项、省农技推广奖12项和省水利科技进步奖20项,极大地提高了陕西水利科技知名度。当下,陕西水利科技多项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多项水利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约金秋,水利新技术展邀您共享兴水硕果。画中的渭河宛如清秀的女子,在水一方;高峡出平湖,半个多世纪的东庄梦逐渐清晰;渔业扶贫增收、水利风景区提升、水文化的再创新与传承,充分体现了水利人运用科技第一生产力,促进水利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农高会,年年看,年年新。连续六年,水利展厅一直是参观人数最多的展厅、是最受欢迎的展厅之一,更是每届领导必到的展厅之一。一路走来,笔者感受最深的是水利展厅年年有特色、届届有亮点,使人流连忘返。
    农高会水利展,总有些创新让人想去探索,总有些情怀让人不舍,总想着明年还来水利展。 


Tags:   作者:佚名   审核:   编辑:
打 印 】  【 关 闭
 
主办单位: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    单位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景路中段202号
陕ICP备19000284号-3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543
邮编:710018  电话:(029)89823671(行政部)、89823670(市场部)